姓氏略考-权姓-历史名人
- 中华权氏网 2009年3月13日 张权氏
八.历史名人:
权景宣:(生卒年待考),字晖远;天水显亲人(今甘肃天水)。著名北周大臣。
父权昙腾,西魏陇西郡守。逝世后赠秦州刺史。
权景宣少聪悟,有气侠,宗党皆叹异之。十七岁时,西魏行台萧宝夤见而奇之,表为轻车将军。及至萧宝夤败,权景宣归乡里。
西魏太祖皇帝宇文泰平定陇右,擢权景宣为行台郎中。西魏孝武帝西迁后,授权景宣镇远将军、步兵校尉,加平西将军、秦州大中正。
权景宣通晓军事,有智略。曾跟从北周太祖皇帝拔弘农,破沙苑,他皆先登陷阵,因功于西魏大统初年(公元535年),转祠部郎中。
西魏攻占随郡后,形势还未完全安定下来,在随郡、安陆一带有影响的豪族段珍宝、夏侯珍洽等密谋推梁武帝第六子邵陵王萧纶为主,联络北齐,试图将西魏军队逐出随郡、安陆。杨忠奉命将他们扑灭。西魏稳定地控制随郡后,将其行政建制升格为州,任命黄道玉为随州刺史。黄道玉统治残暴,随州人吴士英等奋起反抗,击杀黄道玉,并聚结武装。西魏将领权景宣致信吴士英,伪称吴士英等诛除黄道玉有功。吴士英等中计,相率向权景宣投附,权景宣将吴士英逮捕处死,将其部下解散。西魏又改称随州为并州,任命权景宣为并州刺史。
北周保定四年(北齐河清三年,公元564年)农历9~12月,北周遣柱国尉迟迥等进攻北齐,于洛阳(今河南洛阳)展开大战。
是年农历9月,北齐帝高湛为改善与北周的关系,曾派人将住在晋阳(今山西太原)的北周权臣宇文护之母送往长安(今陕西西安)。不久,突厥在塞北集合兵力,遣使告诉北周,约定再次联兵攻齐。宇文护感念高湛送母之恩,不想再讨北齐,但又怕违背了和突厥的约定而更生边患,不得已,乃征内外诸军二十万人东进。
农历10月,宇文护军至潼关(今陕西潼关),派尉迟迥率精兵十万为前锋直指洛阳;大将军权景宣率荆襄之兵前往悬瓠(今河南汝阳);少师杨铡进攻轵关(今河南济源)。农历11月,宇文护进驻弘农(今河南灵宝),尉迟迥军包围洛阳,雍州牧宇文宪与同州刺史达奚武、泾州总管王雄等屯军邙山(今河南洛阳北)。
杨劂自恃以往与北齐作战未曾失利,出轵关后轻敌深入,结果被北齐太尉娄睿袭破后降北齐。而权景宣率本部兵马围攻悬瓠,迫使北齐豫、永二州刺史举州投降,权景宣遂占领二州。
农历12月,北周军乘胜进攻洛阳,三旬未克,宇文护分兵切断河阳(今河南孟县)道路,以阻遏北齐援兵。诸将轻敌,以为北齐军必不敢出,因而戒备不严,仅派少量侦察人员作例行侦察。
这时北齐派兰陵王长恭、大将军斛律光救援洛阳,但这二将畏惧周军兵力强盛,不敢前进。高湛无奈,决定与并州都督段韶一起自晋阳南下,亲督诸军解救洛阳。段韶到洛阳后,即与诸将登邙阪(今河南洛阳)观察北周军形势。至太和谷(今河南洛阳)与北周将遭遇,即传令诸营结阵以待。以段韶部为左军,长恭部为中军,斛律光部为右军并头进攻。
周军不意齐军突至,军心不稳,仓卒上山迎战,段韶且战且退诱敌深入;俟其疲惫发起反击,大败北周军。周军全线溃退,达奚武、宇文宪、王雄等被迫撤军。权景宣闻知洛阳兵败,亦放弃豫州退还。
这就是历史上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洛阳之战”,此战中,唯有权景宣不败。
当时的南阳郡紧邻敌境,治安混乱,原当地府衙发民守防三十五处,多废农桑,然而奸宄犹作。权景宣到南阳郡后,一并将其除之,唯修起城楼,多备器械,使得寇盗敛迹,民得肄业。百姓称之,立碑颂德。北周太祖帝特赏粟帛,以旌其能。后生迁为广州刺史。
权德舆:(公元759~818年),字载之;天水略阳人(今甘肃秦安),祖辈迁居润州丹徒(今江苏镇江)。著名唐朝诗人。
权德舆幼年聪敏过人,三岁就能辨四声,四岁能赋诗,七岁时随父寓居阳羡 (今江苏宜兴),不久,父亲病亡,他守丧十分诚笃,孝名传扬乡里。十五岁时,权德舆曾将自己写的数百篇文章编为《童蒙集》十卷,其名气越来越大,先后被河南、江西的地方大员聘为幕僚。
唐德宗好文,闻知其名后,将他召入朝廷,任为太常博士,转任左补阙,后任起居舍人,兼知制诰,迁中书舍人。期间,他为德宗起草过大量重要诏书,深受德宗信重。后又转任礼部侍郎、户部侍郎。
唐宪宗即位后,权德舆历任兵部、吏部侍郎,太常卿,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
权德舆秉性耿直,为人宽和,言语质朴自然,风度甚佳,为时人所称道。他办事光明正大。有一次,运粮使董溪、于皋谟盗用军费,案发后,被流放岭南。唐宪宗感到量刑太轻,很后悔,又暗暗派宦官赶去将两人杀死于流放途中。权德舆就立即上疏说,依据这两人的罪名,本当公开处死的,但既然已经宣判了流放,就应当遵照执行,如今却又暗暗地将他们处死,这是名不正,言不顺,有损朝廷信誉,劝唐宪宗今后再也不能如此干了。这足见他为人之耿直。
唐宪宗曾询问权德舆:“宰相为政,宽猛何先?”权德舆对答说:“秦朝以严酷而亡国,汉朝以宽大而兴盛,为政该以何者为先,由此就可知了。”
权德舆任相的次年,李吉甫和李绛又先后被拜为宰相。李吉甫好逢迎唐宪宗心意,而李绛为人梗直,两人常为政事在唐宪宗面前争论。由于权德舆根本就看不起这两位权臣,因此每当此时,权德舆总不表态,并因此而受到诸位朝臣的指责,也引起了唐宪宗的不满。唐元和八年 (公元813年)农历1月,他被罢去相职,以检校吏部尚书留守东都,后又拜为太常卿,改刑部尚书。
公元816年,他又以检校吏部尚书外出担任山南西道(今陕西汉中)节度使。两年后,以病乞还,逝世于途中,终年六十岁。赠尚书左仆射,谥号“文”。
权德舆寓居阳羡期间,曾游览玉女潭,称玉女潭为“阳羡胜境,以此为首”。另有诗作《周平西墓》:“英威今寂寞,陈迹对崇丘。壮志清风在,荒坟白日愁。穷泉那复晓,乔木不知秋。岁岁寒塘侧,无人水自流”传世。
权德舆好著述,善写铭文表章,文辞雅正而又弘博,当时,王侯将相的铭志十有八九都请他撰写。他尤其喜欢读书,常常手不释卷,作有文集五十卷,称《权文公集》,流传后世。
权怀恩:(生卒年待考),万年人(今河北万年)。著名唐朝官吏、诗人。
初任万年县令,赏罚明断,见恶则斥,当时人说:“宁饮三斗尘,无缝权怀恩。”
后历官庆、莱、卫、邢、宋五州刺史,所到之处,威名赫然。官至益州大都督府长史。
权 皋:(生卒年待考),著名唐朝大臣。
原在安禄山幕中做事。他发觉安禄山谋反,怕祸及父母,就装病携亲离职而去。刚渡江,安禄山就起兵了。唐玄宗曾召他做监察御史,恰逢权母重病,客居洪州,权皋坚辞不受。后被拜起居舍人,又被召为著作朗,权皋都以侍母为因固辞。人们见他一心事母,都佩服他对国家贞,对父母孝。他死后被谥为“孝贞”。
权邦彦:(公元?~1133年待考),字朝美;河间人(今河北河间)。著名宋朝大臣。
宋崇宁四年(公元1105年)登太学上舍第,调沧州教授。入为太学博士。
宋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命知东平府。金人围急,权邦彦誓以死守。城被攻破后,权邦彦犹力战不巳。后累改江淮等路制置发运使,以治办称。
权邦彦曾献十议至朝廷,以图中兴,杨诚斋曾赞曰:“补天重光,扶日再中。”
宋绍兴三年(公元1133年),除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尝献十议以图中兴;又言宜乘机者三。寻兼权参知政事;与政一年,碌碌无所建明。后又助吕颐浩玫李纲,颇受正直人士不誉。
宋高宗绍兴三年逝世。权邦彦有遗稿十卷,号《瀛海残编》。
权 谨:(生卒年待考),字仲常;徐州人(今江苏徐州)。著名明朝大臣、孝子。
权谨是载入《明史》的“孝义”典范人物,曾历光禄署丞,文华殿大学士,后又任通政司右参议。
十岁丧父,哀痛甚至哭死过去。明朝永乐年间官光禄署丞。
母亲九十岁去世,他在墓旁筑庐,守孝三年。明仁宗时因孝行官文华殿大学士(宰相),他要辞去,明仁宗说:“朕提升你,要给天下为人子树个典范,其他事对你不苛求。”明仁宗皇帝当年明令群臣要效仿权谨孝义。
明宣宗即位后升其为通政司右参议。又为表彰其孝心,特在徐州户部山赐建《孝子牌坊》。权谨的《孝子牌坊》始建于明宣德二年(公元1427年),是如今徐州仅存的宣扬忠孝名人的纪念性建筑物。
分享按钮>>殷站长在殷商帝辛殉难3055周年拜祖大典上的讲话
>>【安姓氏企业名录】香港安安实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