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氏古代名人】 庄夏
- 中华庄氏网 2013年3月28日 万家姓
庄夏(字子礼),南宋绍兴二十五年至嘉定十六年(1155~1223年),永春桃源里湖阳(今湖洋镇)人,是孝宗、光宗、宁宗的三朝元老。少时丧父,家贫,随兄庄晦学习。弱冠精通礼经,郡博士张叔椿奇之,勉励他入乡学。淳熙二年(1175年),庄夏入太学就读。淳熙八年(1181年),庄夏中进士,出任宁国知县,后调赣州兴国知县。任内重教化,兴庠序,清赋税,剔蠹弊,息争讼,剖疑狱,对赤贫户欠税逃亡则给钱代纳,政声卓著。庆元六年(1200年)大旱,宁宗下诏求直言。庄夏上书建议抑制“后宫戚里、内省黄门”,以提高皇上威望。召为太常博士,疏言:近年朝政“分藩持节,诏墨未干而改除,坐席未温而易地,一人而岁三易节,一岁而郡四易守,民力何由而裕?”开禧二年(1206年),迁国子博士,首陈边衅不可妄开。嘉定(1208—1224年)初,以著作佐郎官衔提举江东常平仓。逢荒年,开仓赈济,饥民多得救活。后任转运判官,入朝为尚书郎,升军器监太府少卿。嘉定六年(1213年)出任漳州知州,奏请屯兵大池故寨,增小澳、南岭二寨,制控汀、潮二州。第二年,捐资在柳营江上建大木桥,名“通济桥”(即今江东桥),免除柳营江两岸人民摆渡、覆舟之苦。嗣后,庄夏入朝任宗正少卿兼国史编修官,又权直学士院兼太子侍读。当时,河北流民纷纷渡河来京求生。庄夏向宁宗进言,荆楚两淮多抛耕之田,可以计口授地,贷给屋庐牛具。这样“吾乘其始至,可以得其欲;彼幸其不死,可以忘其劳。兵民可合,屯田可成,此万世一时也。”又奏言时下兵多闲散,乞下令诸将帅,令老弱自报,可以子弟侄婿身体强壮者顶替,代其名粮。宁宗采纳他的建议,派他任兵部侍郎。其时,史弥远为宰相,朝内官员都不敢言谈边境及宫廷大事,独庄夏直言“西蜀溃卒,宜讨宜招;江淮制阃,宜分宜合;山东忠义,宜刺宜汰”。请诏令“侍从两台谏自为议状,大臣类聚以闻”。忤史弥远之意,言皆不用。庄夏即一再上疏引退,朝廷授予宝谟阁待制奉祠,进焕章阁待制。自此,他退归闾里,潜心经学,闭户著书,自号藻斋老人。著有《礼记解》、《国史大事记》、《典故备志》、《遗文》(20卷)。嘉定十二年(1219年),封永春县开国男,食邑300户,宁宗赐紫衣金鱼袋。其祖墓在永春湖洋鬼岫山,宁宗为之改名“锦绣山”,遂有桃源庄氏“御墨锦绣”、“锦绣传芳”之誉称。宁宗并赐建府第于泉州城,始自所居永春蓬莱山迁泉州(故址在今泉州市区庄府巷现泉州酒店内),庄府巷即因庄府而得名。嘉定十六年(1223年)卒,赠少师。宁宗为他的像题赞曰:“天生美质,学业逍遥。坚冰志操,历仕三朝。忠言逆耳,书史所标。宗祀繁衍,百世不祧。”墓在泉州市区北峰镇招联村,坐北向南,早年破坏严重,仅墓区尚存。
庄谦才(字宗美),明?泉州庄府巷人,宋少师庄夏六世孙。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应天府举人。翌年联第进士,授官行人。未几升刑部主事,历郎中,凡谳狱未平者,都归他处理。永乐四年(1406年),擢升山西参议。在任期间,“赈劳匮,理冤狱,黜冗秩,锄豪梗,作兴士类,晋人称为庄夫子。”明初建都南京,及成祖?朱棣夺取建文帝位,登上皇帝宝座,决定迁都北京。于是自永乐四年起,便在北京周围修筑城墙,造宫殿,设置园林,营造大规模的建筑群体,历15年,至永乐十八年(1420年),始基本建成。明成祖察知庄谦才的性行才能为同僚所推崇,便下诏将他自太原调来,“董工北京”。谦才全力以赴,“作息有常,劝惩有法”,日夜操劳,屡著成绩。经过12年努力,由他精心监管营造的重大工程有故宫、天安门(原叫承天门,清?顺治整修后改称天安门,是明王朝皇城南面的正门,也即午门)、正阳门(俗称“前门”,为北京内城正门)、天坛等。永乐十九年(1421年),谦才调任湖广参议时,为了便于向北京运输建筑材料,特于辖区内每10公里处设置安乐所,供应食宿汤药,仍然时时挂念北京城建筑工程的情况,急其所需。洪熙初(1425年),谦才以老告归,每每回想一生经历,即以建造北京城之事引以自豪。他自赋诗云:“解组归来七十几,眼中白发故人稀。亲朋若问当时事,台阙曾看对紫微。”著有《桃源集》行世。
分享按钮>>【庄氏家谱源流】海峡论坛参展族谱之庄氏族谱
>>【庄氏古代名人】庄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