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氏网新闻】景云碑发现 中华景氏与夏禹的关系
- 中华景氏网 2012年12月31日 万家姓
近年来在三峡电站建设中,国家于水库淹没区组织了大量的考古调查与发掘,东汉景云碑的出土即是此中一件大事。2004年3月,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三峡考古队在重庆市云阳县旧县坪发掘出东汉巴郡朐忍令景云碑。此碑成于东汉灵帝熹平二年(173年),据考约在西晋时因故填埋于屋基之下,故得以较妥的保存下来。此碑,现藏于重庆市三峡博物馆中,2005年5月《中国书法》杂志公布了此碑照片并有丛文俊先生的考述。此后,魏启鹏先生又于《四川文物》2006年第2期上发表了《读三峡新出土汉景云碑》一文,再度予以考释。此碑不仅布局严谨,书风俊雅,镌刻精细,乃汉碑中之佳品,而且对巴蜀乃至中国古代史均提出了一些前所未见的新资料。此碑原文为:
汉巴郡朐忍令广汉景云叔于以永元十五年季夏仲旬已亥卒。
君帝高阳之苗裔,封兹楚熊,氏以国别。高祖龙兴,娄敬画计,近诸关东豪族英杰,都于咸阳,攘竟蕃蘅(卫)。大业既定,镇安海内。
先人伯沇,匪志慷慨,术禹石纽、汶川之会。帏屋甲帐,龟车留滞,家于梓幢,九族布列,裳絻相龙,名右冠盖。君其始仕,天资明括。典牧二城,朱紫有别。强不凌弱,威不猛害,政化如神,蒸民乃厉。州郡并表,当享符艾。
大命颠覆,中年殂殁。如丧考妣,三载泣怛,退勿八音,百姓流泪,魂灵既载,农夫恻结。行路抚涕,织妇喑咽。吏民怀慕,户有祠祭。烟火相望,四时不绝。深野旷泽,哀声悼切。追歌遗风,叹绩亿世。刻石纪号,永永不灭,呜呼哀哉,乌呼哀哉!
赞曰:皇天炳壁,郢令名矣。作民父母,化洽平矣。百工维时,品流刑矣。善劝恶惧,物咸宁矣。三考絀勑,陟幽明矣。振华处实,畼遐声矣。
重曰:皇灵禀气,卓有纯兮。惟汶降神,梃斯君兮。未升卿尹,中失年兮。流名后载,久而荣兮。勒铭金石,表积勋兮。冀勉来嗣,示后昆兮!
熹平二年仲春上旬,朐思令梓潼雍讳陟字伯宁,为景君刊斯铬兮。
关于此碑所述内容,前此已有丛、魏两位先生的论文加解释,甚为精辟。笔者在些仅愿重申的是碑文中所言前人之未言的关于禹之一支后裔景氏先祖由汶川石纽东徙于楚,以及其先祖伯沇曾经巡狩回蜀的一段史实。
碑文所言,此景氏的先祖“祖颛顼而宗禹”所谓“惟汶降神,梃斯君兮”。这当然指的是其先氏为来自汶川的大禹之后,系由蜀中而流愚于楚地的。同时,这亦证明了大禹“兴于”或“生于”汶川石纽这一说法在汉代仍相当流行,而为世人所认同。再者,碑文谓:“先人伯沇,匪志慷慨,术禹石纽、汶川之会。帏屋甲账,龟车留滞,家于梓潼,九族布列,裳絻相龙,名右冠盖。”据魏先生考证,此“伯沇”即“伯杼”(亦称后予、帝宁),乃夏后七世,少康之子季杼,为被后世所公认的能遵循大禹治国之道的君主,而受到尊重和祭祀。此段记述,诚如魏先生所言填补了一段历史空白,即“大禹率族人向东发展之后,禹乡旧地如何,传世典籍除了夏桀伐岷山而娶琬、琰二女之外,几乎是一片空白。景云碑则记述了先祖伯沇(即伯杼)在少康中兴后,为遵循禹石纽、汶川之会的遗则,曾甲帐龟车,巡狩回蜀的史实。就在此时,包括景氏祖辈在内的鲧禹后人,九族迁徙,‘家于梓潼’”〔5〕。当然这段新的资料尚有待于其它旁证,但它确实是汉代的一件关于大禹后裔东向迁徙的重要史料。
分享按钮>>【景氏网新闻】景氏、昭氏来源细解
>>【景氏网新闻】(晋阳堂)景氏分布及聚居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