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新绛县《惠氏家谱》修订稿
- 中华惠氏网 2012年11月12日 万家姓
一、关于迁来的推测
1、来自安徽,我早先听老人们讲,我们的祖先来自安徽。
2、来自河南
第六代先人惠统德曾在自己制作的香炉上,刻写了一首诗,其最后一句是“南而登此乡”。按照语法来解释,“南”是方位名词用作动词,往南的意思;“登”,由低处到高处,登临的意思。全句的意思是往南登临这个乡村。我认为,我国的地形是北高南低,往南登临显然不符合实际。这首诗是套改诗,为了既保持原韵律,又表达自己的意思,所以打破了语法的要求,实际意思是从南边登临到这个乡村。
据惠金义主任提供,惠姓人口较早生活在洪洞大槐树一带,后来迁出去了。明朝时期由于发大水,一部分生活在河南唐河、社旗的惠姓人又迁回到山西。
从传说诗作和提供的资料看,我们的祖先来自河南唐河县和社旗县一带的可能性稍大一些。
3、与陕西咸阳有联系
经查阅民国版《新绛县志》,明朝成化间(1465——1487),在新绛州府有个判官叫惠英,系陕西咸阳人。他来新绛任职的时间大约在1470年至1490年。根据推算,每一代男士相距大约为33年,我们的第一代先人可能生于1560年,迁到北行庄的时间可能是1580年,这个时间与惠英在新绛任职的时间相距100年左右。北行庄的惠氏与惠英有没有联系?要破解两个问题,一是惠英为什么不回咸阳而留在新绛?二是惠英的后代为什么从县城迁居到北行庄?
4、来自襄汾
2002年4月11日回村里,文丑丑婶说:1988年前后,她在外面听一位姓惠的人说,我们北行庄惠家是从襄汾什么庄迁来的。他说他也姓惠,但同我们不是一个家族。这个说法有待考证。
据说,祖先来北行庄时,是一对夫妇挑着一副担子来的,家当相当简单。
可能是因为第一、二代先人生前没有在大件家具上写上他们的名字,三对先人去世后他们的牌位又过早地丢失了,所以,在第七代给前六代先人绘制画像时,就没有能填写上他们的名字国,这成为了我们现在最大的缺憾。
二、祖先们名字用字
第一代、第二代没有记住名字。从第三代开始至第九代分别为:付、国、林、统、民、建、学。
第十代用“政、明”,十一代用字就多了。
三、关于祖宗画像图
《家谱》中对画像作过介绍,这里再作些补充。
画像图以“房舍”图3号与9号北房前面为背景。这个背景拉近了我们与先人们的距离,心里倍感亲切。
图上有两幅对联,一幅是“光前须种书中粟,裕后还耕心上田”。运城市一位领导干部老家的门上就刻写着这幅对联。在老版《三字经》中,倒数第九、第十句是“光于前,裕于后”。光是光彩、裕是富裕的意思。看来这是一幅很著名的对联。另一幅是“留意经天纬地,无忘祖德宗功”。对联的立意既宽广又深远。
图像上中位绘制了惠氏灵位,上位为“惠氏始祖之灵位”,下左位为“曾祖之灵位”,下右位为“高祖之灵位”。右上角有男佣人,左上角有女佣人。
图上前三代的服饰为汉服,即前三代生活在明朝时期,后三代的服饰为蒙古装,当为清朝时期。
四、关于香炉的解析
我们的先人曾经在村东北、人称惠家井的地块里,开办过砖瓦窑。第六代先人制作了一个香炉,香炉呈园形,高19厘米,上中直径12厘米,周围刻着一首诗:“朝为田舍隆,暮当天子堂;蒋相本无中,南而登此乡。”落款为“惠统德抄”。
对这首诗,我的理解是:朝:早晨,年轻时;隆:兴隆;暮:晚年;当:处在某个地方;蒋:同将领;相:宰相;南:从南;登:由低处到高处,登临。意思是,年轻时要把农业抓好,到了晚年应居住在高大宽敞的房子里;将军宰相在这个家族里没有出现,我们从南边登临到期个乡村。
对这首诗,我先请教县志办任登林副主任,他查阅了《中华大词典》。元代杂剧家王实甫在《破窑记》里写道:“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唐代李咸用《送人》里有“眼前多少难甘事,自古男儿当自强”的诗句。后来,我请教了一位老师,他给我抄了一首类同的诗:“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如此看来,统德先人把原诗中的“郎”改为“隆”、“种”改为“中”、“男儿”改为“南而”、“当”改为“登”、“自强”改为“此乡”。这7个字的改动,韵律上没有变化,意义上则有了改变,既适合一个普通者的身份,又抒发了自己的志向和抱负,还隐藏着迁居来的说明。我想,先人重在达意,没有在意“南”与“登”的实际搭配,用“抄”来落款,也隐含着谦意,实可谓用心良苦。最终能否作为迁居来的佐辞,还有待于进一步考证。
五、一些史料
1、供奉神灵的水陆画。上左为圣母娘娘,上中为观音菩萨,上右为关公周仓和关平,以上为天界之神;中间为地界中的9大阎罗;下为左为土地神和财神,下中为三只眼马王爷,下右为平民之神灵。该画用矿物质原料绘制,距今200余年。
2、运城地区惠姓人口统计。据1990年人口统计,运城市共有惠姓人口1154人,其中永济425人,盐湖307人,河津234人,新绛84人,平陆垣曲共72人,绛县24人,芮城夏县各4人,闻喜万荣各1人,稷山、临猗没有姓惠的。
3、听说中央电视台10台介绍百家姓时说,我们姓惠的早些年遇到大难,为避难后人不敢再姓惠,而把惠字写成“ ”。第六代时期,我们的先人还写规范惠字,1980年以前,我们这里也把惠字写成“ ”,后来规范了,才改了过来。
4、据惠金义讲:“我在《惠氏家谱》第四部分作注中第四条中记录的‘惠迪吉’,在运城市盐湖区西城区李店铺(另称八里铺)的惠氏家谱中有同姓同名,根据两人的生活年代,他分析可能是同一个人。”后来,我在《王家大院盈联匾额集注》一书中学习到,《书·大禹谟》中有“惠迪启,从逆凶”句,王家大院里,就以“惠迪启”为匾额,“惠”,通“慧”,聪明,通晓;“迪”,道理。一次,我在侯马市一条小巷子路过,正好看有“惠迪启”匾额,便将此事告诉了惠主任。
5、惠金义主任编著的《惠氏春秋》,收录了我们村惠氏的两个资料,一个是惠国2001年获全国九运会自行车比赛银牌、铜牌的资料;一个是祖先画像里“光前须种书中粟,裕后还耕心上田”的对联。
第十三代传人 惠永林
二〇一〇年七月三十日修订
分享按钮>>2006广州年度人物:荀振英
>>唐河惠氏族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