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东望族闻喜裴氏

    中华裴氏网 2012年11月8日 山西商报


  山西闻喜县,有一个家族在历史上留下了辉煌显赫的声名,这就是世家大族河东裴氏。

  自汉、魏,历南北朝,至隋唐、五代,在两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裴氏家族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诸方面,均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仅隋唐时期活跃于政治舞台上的名臣就多达数十人。其中有著名的政治家有裴秀、裴楷、裴度等;军事家裴行俭、裴叔业、裴文举、裴镜民等;法学家裴政;外交家裴矩、裴世清等。

  据清嘉庆年间编修的《裴氏世谱》。所载共有“宰相59人,中书侍郎14人,尚书55人,侍郎44人,常侍11人,御史11人。使25人,刺史110人,太守77人,大将军59人,驸马21人,荫袭46人,进士68人,贤良7人,辟举65人,公89人,侯33人,伯11人,子18人,男13人,谥59人,乡贤30人。皇后3人,太子妃4人,王妃2人,贤节82人”。

  据文献记载,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便是传说中裴氏最早的祖先。足见其源之远。相传颛顼生子大业。大业娶少典之女女华,生伯益。伯益与大禹共同治水。虞舜念其有功,赐姚姓之女给他为妻。伯益跟随舜帝左右,调训鸟兽,深得器重,赐姓赢氏。伯益的后代非子以善养息马畜倍受周孝王青睐,因此周孝王辟地以为附庸。据《唐书宰相世表》载:非子之六世孙陵,周僖王时封邑城,后除“邑”从“衣”,因以裴为姓。陵十二世孙裴遵,东汉时为敦煌太守,汉光武建武二十一年(45)由于平蜀有功诏准举家由云中迁入安邑。其孙裴晔在顺帝永建初年(126-131)来到闻喜凤凰原之阴、峨嵋山之阳的裴柏村,裴柏村便成为裴氏家族的世居之地,发祥之源。因柏林茂盛故有此名。

  裴晔有子裴茂,汉灵帝时历任县令、郡守、尚书等职。建安初年,军阀混战,他率关中诸将讨伐李催,有功于当朝,封阳吉平侯。他有4子:潜、徽、辑、绾。后代编修家谱者把其族人总括为三眷:西眷、中眷、东眷。

  西眷之裴出自裴徽之后,由于他的子孙最初大多在西凉任职为官,故号西眷裴;潜、绾居闻喜,其后代也大多为官河东或河东周围,故称为中眷裴;东眷裴为裴辑后人厂辑乃汉献帝工部尚书,赐金紫光禄大夫。其后代为宦者多在京燕淮襄一带,故称其为东眷裴。

  以后随着岁月的流逝,裴氏又繁衍出许多支派,如洗马川裴、南来吴裴等。尽管世远族分,但皆出自三眷之后,发端于闻喜裴柏,故有“天下无二裴”之说。

  唐代中兴贤相裴度,更是世代传颂,名垂青史。在唐代政治家中,裴度的名字完全可以与唐初的名相魏征等人相提并论。

  在各个学术领域中,裴氏家族卓有成就者更是朗若群星,闪耀古今,不胜枚举。

  西晋地图学家裴秀(224—271年),总结我国古代地图绘制的经验,创造性地制定出“制图六体”的原则,为地图学的发展作出了划时代的贡献。他所著《禹贡地域图》18篇,是我国第一部关于地图学说的专著。他被誉为“中国制图学之父”。

  南北朝时期的“史学三裴”——裴松之、裴马因、裴子野,皆以治史享有盛誉。裴松之为陈寿《三国志》作注65卷。宋文帝称赞他“裴世期为不朽矣!”他的儿子裴马因为司马迁《史记》作注,写成《史记集解》80卷,流传于世。他的孙子、裴马因之子裴子野撰写编年体《宋略》20卷,其叙事、评论都超出了沈约所著《宋史》水平。

  千年兴旺之族,史书犹沁余芳。其背后有很深的思想内涵和文化内涵,穿透千年风云,折射出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的传统文化本质。追溯裴氏家族经久兴隆的原因,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总结出三条,即联姻、世袭与自强不息。由联姻、世袭所结成的封建裙带关系,这无疑是促成裴氏人物显露头角的优越条件,但这并不是主要原因。对于公侯将相数以千计的裴氏家族来说,起决定作用的原因在于他们整个家族非常重视教育,自强不息,顽强拼搏。

  从裴氏家族历史均恪守“重教守训、崇文尚武、德业并举、廉洁自律”的家风。正是这种绵延遵循不断的家风。熏陶和造就了一代又一代优秀子孙。(来源:山西商报;殷俊芳)
 


分享按钮>>滑国军
>>裴氏家族的由来与显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