芈熊王朝鬻熊现

    中华熊氏网 2012年8月17日 万家姓


 季连,伏羲第86世裔孙,黄帝第八世裔孙,芈熊王朝的创立者。十有二年舜赐姓羋。季连带着中原文明进入楚丘(今河南滑县),建芈熊王朝。大约在商朝时期,季连部族逐步南迁到汉水流域,在与当地三苗土著居民不断融合后,力量逐渐强大。公元前21世纪,季连的后裔羋部落穴熊氏族已经活动于有熊氏之墟和熊耳山之间,地区大约在今河南中部的新郑和郾陵一带。

  而芈熊王朝有一个非常著名的人物,叫鬻子。在《道藏》逢行{王圭}注本《鬻子序》云:“鬻子名熊,楚人,周文王之师也。”杜预《左传注》,称鬻熊为祝融十二世孙。黄帝第36世裔孙,是伏羲八卦的嫡系传人,著有《鬻子》一书,是中国的第一部字书,中国哲学第一部著作,更是楚国哲学的第一部著作,又是道家的第一部著作,可谓四个第一。鬻熊不仅是楚国的缔造者,又是道家学说的开拓者,是楚国最早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周文王曾拜其为师,鬻子随传八卦于弟子周文王,而周文王所作的《易经》一书,为中国的群经之首。历史传说中,有伏羲画八卦、周文王作周易一说。所以《易经》又被称为《周易》。后鬻子又辅佐周文王推翻殷商建立周王朝。

  春秋时期的楚人老子,是公认的道家创始人,而晚商时期的楚君嫡祖鬻熊,却被学界认为是道家思想的鼻祖。据胡适先生考证,“道家”学说其实是战国末年以至秦汉之间的“黄老之学”。然而,黄老之学的两个来源,其一是北方以“阴阳消息”和“五德终始”为中心思想、以稷下学派为代表的阴阳家,另一个来源便是以南方楚文化为中心的“道”的思想。

  而占楚文化相当比例的巫文化和神仙观念是楚文化的重要内容,在历史文献和出土文物中皆有明证。《汉书·地理志》载,“楚人信巫鬼、重淫祀”;王逸《楚辞章句·九歌序》云,“昔楚国南郢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鬼而好祠,其祠必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而屈原的《九歌》、《天问》、《离骚》等著名篇章,本身就有巫文化及与之联系紧密的鬼神观念的详细载录。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画《太一出行图》,反映了楚文化中以东皇太一为主要崇拜对象的巫风俗;《史记》中称,这一传统为汉武帝时代的祭祀活动所继承;而楚文化的典章文物证明,巫文化和神仙观念包括以东皇太一为中心的多神崇拜、各种具体的巫术、神仙思想和借物飞升成仙之术等具体内容。

  巫道文化对后世宗教的深刻影响则在于它催生了我国的本土宗教——道教。神仙观念是道教的基本观念,得道成仙是道教的终极追求,道教的神仙观和方法论莫不与楚文化的巫道内容相关。东汉以后,道教以成型的民族宗教的形式登上历史舞台,其理论基础正是道家学说,老子以“太上老君”之名被奉为教主,文子、庄子也分别被尊为“通玄真人”和“南华真人”,其著作《老子》、《文子》和《庄子》被奉为《道德真经》、《通玄真经》和《南华真经》列入道藏;楚文化中的神仙观念及各种巫术,则直接为道教神仙观和道教法术所继承。

  接受了楚文化巫道内容的道教,还与佛教发生既论争又借鉴的互相影响,促使道教的宗教形态更加完备和外来的佛教最终本土化。佛教东渐之初的西汉末年,正是我国流行黄老之术的时代,佛教不得不假黄老之名传教。说明此时的佛教还要自甘为黄老之术的一种,在华夏文化的大背景下谋求一席之地。嗣后,佛教在其传播过程中对老庄学说甚至是道教本体中某些内容的借鉴,则有效地推进了这一外来宗教中国化的进程。

  因此,楚熊王朝嫡祖鬻熊,为道教的产生以及佛教的本土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其弟子周文王所做的《易经》,堪称我国文化的源头。它的内容极其丰富,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无论孔孟之道,老庄学说,还是《孙子兵法》,抑是或《黄帝内经》,无不和《易经》有着密切的联系。一代大医孙思邈曾经说过:“不知易便不足以言知医。”简直可以一言以蔽之:没有《易经》就没有中国的文明。
 


分享按钮>>黄帝统一定有熊
>>楚熊赫赫八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