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荆关外宋家庄
- 中华宋氏网 2012年8月16日 万家姓
在太行山与燕山交会处的塞北蔚县,有一个建筑风格别致、文化内涵深厚的村庄——宋家庄。宋家庄民风纯朴,古民居建筑保存较好,特别是村庄建筑格局所呈现出的“主人”二字,更是村庄民居建筑中少见的奇观。宋家庄又因地处连接蒙古大漠和西北高原的咽喉要冲,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被誉为“紫荆关外第一庄”。
据考证,宋家庄在北魏时开始建村立寨,隋唐以后形成十里一堡、五里一庄的繁华之地。《蔚县志》记载:宋家庄古堡长168米、宽166米,始建于明洪武初年(公元1372年),坐落在蔚县盆地的南北通商大道上。南来北往的商贾昼夜穿梭,既给这里的人们带来生活所需,又带来物质和精神文明。虽然地处偏远,但在当时已是客栈、茶楼、店铺、书场一应俱全。
历经600多个风雨春秋,昔日的宋家庄已是今非昔比,旧貌换了新颜,但其古韵风貌依然存在。
从远处看,宋家庄坐北朝南、四面城墙高围、一门出入,犹如一座雄伟森严的大堡垒。因为堡门上方的青石匾额上镌刻着“昌明”二字,宋家庄又称“昌明堡”。“昌”是繁荣昌盛、“明”是光明远大之意,表达了建堡人的美好愿望。
“昌明堡”的堡门上高耸着一座魁星楼,登上魁星楼,整个村堡的明清时代建筑便可尽收眼底。仔细观察每条街道,就会发现村堡正中是一条东西向的街道,与堡门内的另两条东西向街道形成了一个等距离的“三”字。村堡内一条由青石子铺成的南北向街道从堡门径直通到“三”字形的东西街道;这条宽敞平坦的南北向大街与“三”字形的东西向街道相汇贯通,使街道布局形成了一个“王”字。而与堡门遥相呼应、坐落在北围墙正中凸显处的真武庙恰似一个“点”状,不偏不倚正好落在“王”字的当头,使“王”字又变成了“主”字。从魁星楼向南观望,堡门外正南约五六米处与堡门洞相对应的是一座关帝庙,由堡门通向堡外的路被关帝庙分开形成左右两条斜街,一条向东南、一条向西南,恰似书法家笔下的一撇一捺,延伸数十米。这两条斜街、与堡门洞下那段连接堡内南北大街的路贯通一气,呈现出一个“人”字形。将这种街道的奇妙景观相连,你就会发现堡内五条街道所形成的“主人”二字。
中国古代村庄建筑讲究风水,组图组形而建者很多,但将一个村落的街道和建筑物组成“主人”二字,尚属首次发现。当年建堡者是希望这村堡中的人成为这片土地的主人,还是国家的主人?没有史料可考,但将这种独具匠心的设计与“昌明”匾额和关帝庙、真武庙、魁星楼相连,却不难猜出其中的寓意来。关帝威武不屈、义盖千秋,把守堡门,保佑堡中居民四季平安;真武镇北,主风雨,自然是期望年年风调雨顺;魁星楼高耸堡门,激励堡中英才辈出,如此“昌明”的村堡,繁荣昌盛的美景就不难变成现实。现被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穿心戏楼,”见证了宋家庄的昌盛兴衰,生动反映了宋家庄人世代安居乐业的一派盛景。
宋家庄因宋姓人始建而得名,堡内那口已有630年历史的古井至今依然清冽甘甜、四季不枯,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宋家庄人。
分享按钮>>先祖伟业 宋氏荣耀
>>源明山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