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氏网新闻】余玠研究会一行来余玠故里拜谒
- 中华余氏网 2014年7月7日 余氏家族
7月5日,来自湖北十堰 、大冶、英山和安徽省的余氏宗亲访问团前来武穴市寻亲,冒雨拜谒了余玠墓,并就余玠生平研究和研究会的工作进行了商讨。我市余玠研究会筹备组成员参加了上述活动。我就《余玠》一书的写作谈了自己的看法。
余玠是南宋末期名将,出生于蕲州广济县太平乡青蒿铺。幼时家贫,就读于沧浪书院、白鹿书院。失学后投奔淮东制置使赵葵作幕僚,不久即以功补进入副尉,又擢升作监主薄。1236年2月,蒙古军侵入蕲、黄、广。余应蕲州守臣征召,协助组织军民守城,配合南宋援兵击退蒙古军。1237年10月,余玠在赵葵领导下率部应援安丰军杜皋,击溃蒙古军,使淮右以安。次年,朝廷论功行赏,余进宫三秩,被任命为知招信军兼淮东制置司参议官,进工部郎官。同年9月,蒙古大帅察罕进攻滁州。余玠率精兵应援,大获全胜。1240年9月被提升为淮东提点刑狱兼知淮安州,主持濠州以东、淮河南北一带防务。1241年秋,蒙古军察罕出兵安徽寿县,余玠率舟师进击察罕军,激战40余天,使蒙古军溃退。以功拜大理少卿,升淮东制置副使。次年12月,宋理宗因见四川战局不利,任余玠为兵部侍郎、四川安抚制置使兼重庆知府。余玠受命于四川危亡之际,表示“愿假十年,手掣全蜀之地,还之朝廷”。余抵重庆后,广纳贤才,修筑工事,恢复经济,安抚民心,统率十万军民到合州修筑钓鱼山城;又在三江沿岸山险处筑10余城。各城皆因山为垒,棋布星分,屯兵聚粮,形成坚固的山城防御体系。入蜀当年,便在资州、嘉定、沪州等地,赢得了与蒙古军大小36战的初步胜利。1246年春,蒙古军大将塔塔歹贴赤分兵四路入侵四川,余玠率军抗战。以新筑之山城为屏障,重创蒙古军。1252年10月,蒙古军汪德臣、火鲁赤部大规模入侵,进抵嘉定,余调集蜀中精锐部队,组织大规模会战,将蒙古军击退。余玠因抗蒙治蜀有功,于1252年晋升为兵部尚书,仍驻四川。
第二年,朝廷反战派谢方叔任左相,诬告余玠“擅专大权,不知事君之礼”。理宗听信谗言,召余王还朝。余知有变故,愤懑成疾。于是年7月服毒自尽。次年,朝廷权奸削去余生前职务并迫害家属和亲信。余死后,“蜀人莫不悲慕如失父母”南宋王朝为维系蜀中军民之心,于1258年追复余官职。后来,故乡人民纪念他,为其造衣冠冢,墓址在今太平山风景区横江(岗)山下青蒿村余公林。东边是沧浪书院景区,西边是梅川的源头。
为了纪念英雄余玠,当时广济县用余姓作为地名,余川,余埙由此命名。现在英雄的故乡人,正准备兴建余玠钓鱼城景点。
武穴市政协文史办主任余辉先生为此次活动作诗一首:
这是一次远古的相约
彼此陌生
却又那样的亲切
一次次骨肉分离
那抛泪滴血的迁徒
从远古到现代
从江西到湖广
从湖广到川府
自家人的称呼
一代一代
如此的清昕如昨
甲午之夏
千古的相约
同样的血液
相拥了你我
在广济武穴
那烧酒的激情
在青山绿水之间氤氲
游子的心
在故里凝结。
----------------------------------------------------------------------
中华姓氏网--弘扬姓氏文化,传承先祖精神;寻根联谊互助,激励子孙奋发!
分享按钮>>96岁抗战老兵回忆卢沟桥之战
>>【余氏网新闻】余三胜第五代孙子回罗田寻根省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