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氏网新闻】芦山堂简介。。。。。。。。。。。。。
- 中华苏氏网 2019年5月12日 芦山堂报道组
芦山堂简介
芦山堂为苏氏芦山衍派总祠堂,一九八八年被公布为同安县文物保护单位,一九九一年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二〇〇一年为厦门市涉台文物古迹。芦山堂位于同安城区葫芦山麓,坐丑向未兼癸丁。《福建通志》记载:“葫芦山乃同安县城脑身”,在版图上也有地标。历史上芦山堂占地约50亩,旗杆林立,目前芦山堂占地面积仅2323.2平方米,建筑面积728.89平方米,建筑构造为三进双护厝;其中前面二进为门庭和正殿,正殿面积277.72平方米,后殿面积225.83平方米,两边护厝(厢房)面积245.34平方米。芦山堂建筑构件保留的盘柱石,大砛为宋代,雌虎窗为明代,屋脊、墙壁及木雕为清代,木结构雕刻精美,层次分明,有较强立体感,彩绘和各种剪粘手法与技巧,体现了闽南传统古建筑雕刻精湛艺术和精神文化内涵。
芦山始祖益公,字利用,生于唐大中十年丙子(856年)。系唐宰相瓌公胤裔,河南光州刺史奕公四世孙,名立《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故家光州固始。益公自幼读书习武。乾符二年(875年)及冠,因其文武兼备,遂以武职,袭承隰州刺史。广明二年(881年),击黄巢立功。光启元年(885年),与光州五千吏民随王潮入闽。景福元年(892年),王潮兵发福州,任领军使。后定居同安葫芦山,遂为芦山入闽始祖。《闽书》《莆阳文献》《泉州府志》《同安县志》等史书及宋代名人著作皆有记载,史志可考者惟有唐末固始苏姓入闽始祖益公,亦称入闽始祖。芦山苏氏,世胄恢弘。出将入相,报效炎黄。如宋史本传记载芦山三杰:仁宗钦佩博学内相、为国荐才绅公;神宗褒奖民族英雄、御赐怀忠缄公;哲宗敬重一代贤相、科技盖世颂公。皆古今仰慕,名垂青史。
芦山堂为苏益公故宅,光诲公改建,五代后晋开运元年(944年),构筑为五间张三进,双护厝的府第建筑形式。堂前凿有一池,名“洗马池”。苏颂童年读书常到该池洗笔,后来为纪念苏颂的勤学精神,改名“洗墨池”(今已被填建银城商厦)。自唐以来,此地为永丰乡,东溪逆绕,北溪顺缠,水口天马峰拱朝,为闽南一大胜地。
芦山堂几经兴替,历经沧桑,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元成宗大德七年(1303年)因粮祸冤案殴毙钦差,遭灭族之灾,芦山堂被毁;明正德八年(1513年)同安知县奏请拨银重建。明世宗钦赐“苏氏大宗”,以示敬仰先贤,世代流芳。明隆武元年(1644年),郑成功举义,清郑作战,累及同安城,芦山堂再次被焚。清末,芦山苏氏裔孙牵头联系海内外裔孙捐资又重建了芦山堂。1987年,同安县政府拨付部分资金,海内外裔孙贤达慷慨解囊,芦山堂得以修复。2007年3月,欣逢第六届世界苏姓恳亲大会暨苏颂学术研讨会首次在大陆祖籍地同安召开,海内外苏氏及各级领导、专家学者近2000人参会,在政府的支持下,芦山堂广场又恢复近300平方米,广场铺了大理石,镌刻芦山堂碑记。2012年,在政府和海内外苏氏宗亲努力下,两届中共中央候补委员新添宗贤捐资60万元兴建了芦山堂牌坊,国家财政部、文物局拨款140万元,修正殿、两边厢房。后殿由香港邦俊宗贤捐资10万元,广大苏氏宗亲参与捐款45万元,同步进行重修,在福建省文物局专家的指导下,在厦门市文博处具体组织实施下,本着修旧如旧原则,历经一年,于2013年11月15日竣工,并举行庆典。为了提升芦山堂文化底蕴,厦门市财政局拨款50万元,在芦山堂两边护厝及后殿进行布展,分5个展室。2015年苏颂文化期间,同安区司法局又拨款近10万元,分别在芦山堂东边厢房布置苏颂法治展室,同安区依法治区办公室在芦山堂大门口立碑(苏颂法治思想宣传教育基地)。耕读为本、诗礼传家、行完学富、重视科学,尽忠报国。芦山堂家风家训作为全国的典型素材,由中纪委在全国播放。
芦山堂牌坊正大门的对联“五世进士天文医药双泰斗,七代簪缨宰辅将帅独苏门”,由一生致力于苏颂研究的管成学教授所撰,对联内容集中体现了芦山堂浓厚的文化底蕴及辉煌。
芦山苏氏瓜瓞绵绵,苗裔兴盛。分布福建、江苏、广东、广西、海南、江西、浙江、云南、天津、湖北、湖南、台湾、香港等地及东南亚、世界各国,现计约250多万人。元代因同安粮祸及安溪粮累,有部分苏氏易姓许、连、周。“一夜奔九州,化姓许连周”,由此流传,或改堂号为眉山、梧山。根同宗,血同源,我们衷心祈望:在芦山后裔子孙共同努力下,再创辉煌!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