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许连周同宗的传说 (避祸逃四方化姓许连周 )
- 中华苏氏网 2010-6-24 20:46:01 颜立水
周、许、连三姓为何与苏姓同宗?这其中有一段传说故事。
同安苏姓入闽始祖苏益(856-949),唐昭宗乾宁二年(895年),自河南光州固始县随王潮入闽,为泉州押卫都统帅,结庐于现在的同安县城西北隅葫芦山下,所以苏姓以“芦山”为堂号。苏益之子苏光诲于葫芦山下建府第,后来府第故宅成为宗祠“芦山堂”。苏姓传至第六代,诞生了伟大的科学家苏颂。在宋代,苏姓科第辈出,英贤竞立。可是到了元代,同安的苏姓因“粮祸”遭到了一场劫难。
元成宗大德七年(1303年),苏唐官、苏唐萤、苏唐郁三人,带领30名家丁,领解泉州府三县丁粮五千多两白银上缴国库。当他们一行来到长江时,遇上江洋大盗,粮银被劫,33人全部遇难。
这时,苏家连忙向朝廷上奏本,陈述被贼掠害详情。此案拖了8年,朝廷才派邱宗鲁、曹日修为钦差大臣,会同县尉黄童办理这个案件。苏家得到消息,马上备办香案接旨,盛情款待钦差大人。谁知邱、曹二人是恶差,不仅不秉公办案,还乘机敲诈勒索。苏颂的九世孙苏唐玠和苏唐英二人,平时性格刚强,又略带几分酒意,一时性起,当场将二位钦差踢死。这下可惹了弥天大祸,苏氏二人及其家族当场被捕查抄,“芦山堂”被放火烧毁。“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所有苏姓人家同时受到株连。
相传当时官兵到处追捕苏姓族人,逢“苏”便杀。元兵的屠戮,激起同安苏姓族人的抗元斗争,但因势单力薄,除了被杀戮外,许多苏姓人家纷纷出逃。有户苏姓人家,逃到一座山前,后面追兵赶来,真是“进无步,退无路”。元兵赶来喝道:“你们是何姓人家?”这些苏姓族人,料定此番必死无疑,齐声喊到:“苦哇!”闽南话“苦”与“许”谐音,官兵以为他们姓“许”,因而让开一条生路。这户苏姓人家避入深山,以后改姓许,而且把“许”字多写了一点”(点加在午字右下),表示落难掉泪的意思。
另有一队官兵,追捕一群苏姓人家。这些人沿着漳泉驿道,没命地往漳州方向逃跑,后面官兵紧追不放。当他们跑到江东桥时,个个累得气喘吁吁,便横七竖八地躺在桥上休息。这时,江面上忽然跃出一条大鲢鱼,鲢鱼在桥上蹦跳,恰好追兵赶到。这些苏姓族人,知道官兵定要盘问他们的姓,于是他们佯装看鱼,异口同声地喊道:“鲢、鲢、鲢.……”追兵听了以为他们姓“连”,便从他们面前走过。这些苏姓人家因“鲢”获救,也就改姓为“连”了。
还有一群苏姓人家,为了逃避官兵追剿,顶着酷暑烈日,跑到一个西瓜园。他们又饥又渴,几位年轻人跳进西瓜地,摘了几颗大西瓜,切成一瓣一瓣,正准备充饥解渴。忽然追兵赶到,劈头就查问他们的姓。当然谁也不敢说出“苏”字。一位苏姓老大,看到一瓣一瓣切好的西瓜,这“一瓣”闽南话就叫“一周”,苏姓老大急中生智,就对官兵说:“我们都姓周!”众人齐声附和,官兵发现不是姓苏的人,也就放走了他们。
所以,现在台湾的高雄、嘉义、台南、新竹,以及缅甸、越南、马来西亚等地都有“苏许连周”宗亲会组织。2004年,台湾全省苏周连宗亲联谊会名誉主任委员连战还给同安“芦山堂”赠送会旗,上书“发扬苏颂世界第一精神”,苏、许、连、周同宗之历史渊源由此可见一斑。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