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科学客观地研究杨氏源流与杨氏文化

    中华杨氏网 2009年10月25日 佚名


杨姓肇源于杨国
  
  杨姓在历史上何时正式形成?谁为杨姓始祖?杨姓应从何年代算起?由于历史文献的不详和对历史文献的不同认识和判断,因而对上述问题的看法和结论也就不尽相同。
  一、杨姓之始,有两种各有所据的说法
  1.杨姓定型始于伯侨公受国
  周武王有三个儿子,他死后太子诵继位,即周成王。成王在分封诸侯时将其三弟叔虞封于唐(今山西曲沃东南),世称唐叔虞。到叔虞的儿子燮时迁国于晋(今山西太原)。此封国一直传到晋平公时,都没有什么大的变化。晋平公时,叔虞的第十六代孙叔向很有才能,在任太傅之职以后,被封到杨氏国(今山西洪洞县东南),世称杨。叔向之后,其子杨食我继承侯位,并正式以杨姓冠名。其后晋国发生内乱,杨侯失国。公元前679年,晋国曲沃武公(称)平息了内乱而登位,是为晋武公。第二年,即公元前678年,晋武公将古杨国赐于次子伯侨,并报周天子僖王(《史记》称厘王)批准,封国受姓。因此,不少家谱认为,杨姓定型,应从伯侨公算起为妥。
  2.杨姓始于叔虞封唐、杨杼封侯
  叔虞封唐之后,至其子燮时迁于晋,自此称晋侯。叔虞次子名杼,于周康王六年(公元前999年)被封为杨侯,食采于杨国,并以杨为姓。故此,一些家谱认为,杨姓之始,应从姬杼受封于杨地算起。
  二、“两次失国,三次封侯”
  历史文献或家谱记载,杨姓在受国发展过程中都是坎坷曲折,历尽磨难。其中,最不可忽视的是“两次失国、三次封侯”之记载。
  自杨杼受国之后,至六世杨康时,晋国发生内乱,杨康被人所害,杨氏失国。周宣王元年(公元前827年),封箕子的六世孙绍甲为杨侯。杨绍甲对杨姓国很是忠于职守,不久,就在一次作战中为国捐躯。杨绍甲无子,他死之后,周宣王为使杨侯能有人继其统,就封自己最年轻的儿子涧(又名尚父)为杨侯,其子孙自此为杨姓。
  关于第三次封侯,文献有不同的记载。第一种可称为“史书说”。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伯侨为晋武公次子,杨姓失国无人继统,封伯侨至国继统。
  第二种可称为“家谱说”。从杨杼受国至绍甲继统,再到杨涧封侯,杨姓已历 8世。从杨涧封侯的公元前809年,历经400年后,杨姓已传至22世。第22世为杨定悼公,他有15个儿子,由于晋国六卿内乱,公元前387年,他和14个儿子均遭杀害。伯侨是杨定悼的第13子,他有幸逃脱,便改名换姓,苟且存生。后来伯侨投奔周王,周安王知道他是杨国后人之后,命他恢复杨姓,并正式封他仍食采杨国。依此,杨伯侨为杨姓第23世祖。
  从以上分析可知,“两次失国、三次封侯”,可以说是对杨姓之始产生不同看法的重要根源。
  三、记述有异,实不冲突
  在全国各地的杨氏家谱中,由于撰谱人对历史文献记载的认识不同,取舍的标准、角度不同,因而出现对始祖、始姓确认的不同。这些看似矛盾,实际上并无实质性冲突。综合不同取舍,大致有以下几点差异:
  1.以封国受姓为始。如有的家谱以杨杼为始祖,其理由主要是,既然杨杼受国于杨最早,杨姓从杨杼算起就是适当的,有据的。
  2.以实际受姓为始。如有的家谱以伯侨为始祖,其理由主要是,虽然先祖受国受姓有据,但由于杨姓两次失国,中间中断有年,伯侨受国后没有再中断过,杨姓从此定型,以此为始,记载世代相传有据。
  3.以血统为始。如有的家谱以杨涧为祖,其理由主要是,虽然杨杼受封受姓较早,但中间血脉不连,真正从血统而言,杨涧之后无有断裂,故杨姓真正的始祖应当从尚父(涧)算起。
  另外的情形是以名人为始。如有的家谱以杨震为祖,其主要理由是,由于文献失载,本族历史上溯困难,加之传说与名人有关,即以名人为本族之始祖,虽然有人认为这样做有附会之嫌,但实际上也不算失其当。
  因此,各地家谱撰修所载不同是很正常的事,我们不能仅凭甲与乙的不同或牾从而区分正误,也不能以甲为据驳乙为荒谬,更不能以乙为正确而诬甲错认了祖宗。我们要破除在家谱修撰和研究中的所谓“正统”观念,以科学的分析态度认识各种差异,要慎重处理不同的记载,不同的看法,避免伤害族人感情的事发生。同族同支在家谱中追述不同祖源的现象,和正常的学术争鸣是不相同的,除了记述真正有明显之误之外,一般是不能指责或不必要指责的。
  尽管对杨氏受姓之人、之时有不同的认识,但杨姓始于杨国则是后人的一致看法。
  
  杨姓盛于弘农
  
  1.从杨氏国到秦岭避难
  弘农杨氏的兴起与杨姓的播迁有密切的关系。
  伯侨的第3世孙名杨突,官拜羊舌大夫,食邑于羊舌,因此,在历史上人们又称其为羊舌突。伯侨的第4世孙名叫杨,曾为晋平公太傅。杨兄弟四人—赤、、鲋、虎,人称“羊舌四族”。晋中期国内斗争勾心斗角,羊舌虎因与大夫祁盈一派而连累杨,被降职为普通小吏。宋人郑樵著《通志》,其中的《氏族略·以邑为氏》的《晋邑》杨氏条中说,伯侨的第5世孙名伯石,又名食我(有的记载说字食我,有的说字伯石),曾为晋国大夫。因杨食我在政治纷争中与大夫祁盈同为一党,祁盈忤晋顷公,晋君在诛杀祁盈的同时,就扬言要“并灭羊舌氏”。杨食我惧怕,就携带杨氏族人及子孙七八百人,远离杨国,南渡黄河,逃进了华山仙谷。这是历史上杨氏的第一次播迁,这次播迁,为汉代杨氏的兴起播下了火种。
  2.从华山仙谷到弘农望族
  杨姓是一支顽强坚毅、奋发有为的族系。逃到华山仙谷的杨氏后裔,历经几百年的艰苦奋斗,逐渐走出了深山,遍布在渭水、汉水两岸,至汉时已是人丁繁盛,雄才辈出。尤其一代大儒、旷世廉吏杨震的出现,从此确立了弘农杨氏彪炳史册的不朽地位。
  弘农郡始设于西汉元鼎四年(前113年),治所在弘农(今河南灵宝北)。弘农郡始设时下辖新安、弘农等11个县,东汉时略有调整,地域大约相当于今豫陕交界的灵宝、卢氏、华阴等10数个县市。
  杨震(?~124年),东汉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人,字伯起。杨震精通群经,以学问道德出众,人称其为“关西孔子”。历任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司徒、太尉等职。《后汉书·杨震传》载,杨震为东莱太守,上任途中路过昌邑县,县令王密是杨震的学生,因杨震推荐而出仕。为了答谢知遇之恩,王密深夜到驿馆拜见杨震,并以巨额金钱相送。杨震很生气,拒绝收金。“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人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此四知也,何谓无知!’密愧而退。”杨震的清白家风从此成为历代美谈,杨氏后裔不论国内海外,至今仍以“四知”为荣,堂号遍天下。
  杨氏名扬天下还与其在政治上得势从而一家四代均成为显赫的官宦大族有关。
  杨震50岁才出仕,之前长期在弘农郡聚徒授业,因其学问道德高迈不凡,被世人称为“关西孔子”并因此被皇帝征召为官,累官至太尉。人们景仰杨震,因而杨震留下的遗迹很多,今灵宝市豫灵镇杨家村有其讲学的“三鳝书堂”和“洗笔池”,陕西华阴有其祠堂,潼关有其墓地等。
  杨震之子杨秉,也官至太尉,他为官刚正不阿,清廉自养,尤以提出“三不惑”著称:不惑于酒、不惑于女色,不惑于钱财。
  杨秉之子杨赐,曾先后担任司徒、司空、太尉,为官一生,一直有很好的政声。
  杨赐之子杨彪,为官正直,先后担任过司空、司徒,在东汉末年国势颓危中力挽狂澜,受到朝野的称赞。
  弘农杨氏“四世三公”,尤其治学严谨、家风清白、为政廉明,为中国传统文化书写了光辉的一页,因而不仅在东汉成为有名的世家大族,名播海内,更为后人仰慕,世代传颂。
  
  科学地研究杨氏文化
  
  杨姓源于中原,但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与变迁,经4000年漫长历史波涛的洗礼,杨姓后裔已遍布全国及海外。
  从目前可见到的历史记载和谱牒记录可以看出,分布于全国各地的杨姓大多公认受姓于伯侨,发达于弘农,“弘农堂”、“四知堂”是最令人引为自豪的堂号。弘农之外的其他杨氏,也各有自己光辉的历史和传统,都是构成杨氏族系及杨氏文化的重要支柱。
  历史上杨氏名人很多,对中华民族的繁荣与发展不论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等方面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汉代杨震的清白家风,隋文帝杨坚的统一中国,宋代杨继业的满门忠烈,明代“三杨”对政坛文坛的贡献,在近现代史上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自由、富强而建立卓越功勋的无数新时代的“杨家将”等,不仅其业绩家喻户晓,令人起敬,而且给人们留下了丰富的思想文化遗产。今天,认真地深入研究杨氏文化,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
  研究姓氏文化和研究任何问题一样,最重要的是要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研究杨氏文化或杨氏精神时,有几点是必须引起注意的。
  首先,杨氏文化或杨氏精神是杨氏族人创造的,不是哪一个人完成的,而且是一个历史的过程;杨氏文化或杨氏精神的表现也是在多个领域、多个方面的。杨姓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杨氏文化或杨氏精神决不是杨氏独有而其他姓氏绝无的东西,而是在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中形成的,只不过在杨姓一族中显得更加突出或更有特色罢了。
  其次,杨氏文化或杨氏精神中有许多优秀的传统值得我们深入地研究、继承和弘扬,但对其评价一定要冷静和恰如其分,切不可无限夸大自我,更不能盲目地不加分析地吹嘘。誉人不当,反而自彰其浅。那种认为杨氏无所不能,无所不包或惟我独尊的思想,恰恰是历史上杨氏先贤所卑视、所唾弃的东西。
  最后,要认真研究历史上杨氏精英人物和代表人物。历史是人民创造的,精英人物是人民智慧的化身和杰出代表。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民族,一个没有精英的族群也不可能是一个辉煌的族群。今天的杨姓后裔之所以感到自豪和骄傲,就是因为历史上出现过无数的贤哲与精英,他们为民族、为国家、为乡里、为宗亲做出过令人景仰的成就和贡献。研究族史文化,要特别注意研究、总结、概括群体精英人物中最有代表性的人物的特质、特点及特殊贡献,只要把这些最有代表意义的人物所体现的人文精神和贡献把握准了,这一姓氏族群的文化风貌也就能自然准确地表现出来了。杨姓是一个精英辈出的族系,对历史有杰出贡献的人物数以百计,但若挑选对历史最有影响的人物,顶级的当是杨震、杨坚和杨业,因而可以说,从他们身上所总结的文化或精神,也就是杨氏文化或杨氏精神。若以此推论,我感到,严谨治学、清白家风、忠贞爱国、为政廉洁,刚勇奋进、愈挫愈坚等优良品质和精神,就是杨氏文化或杨氏精神的核心。


分享按钮>> 杨姓世系录考(6)大隋蜀王杨秀后裔考
>>杨姓源渊------杨姓先祖羊舌氏的兴衰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