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八吉府钱氏源流考

    中华钱氏网 2010年10月31日 钱治安


      八吉府概况长江与汉水交汇,把武汉切割为三个自然部分:汉口、汉阳、武昌。武昌东北部有武汉钢铁公司和正在修建的武汉火车站。在武钢和武汉火车站背面(东北面),长江在那里向右绕了一个大弯,右岸陆地突出部位现属武汉市洪山区建设乡。上游毗邻武汉市青山区。建设乡人口2.8万,面积67平方公里;乡政府驻杜家井,辖建设、新集、前锋、崇阳、高潮、向家尾、黎明等25个行政村。武汉公交车40路从起点站建设十路出发,自西向东走焦沙公路,途径乡政府开往终点站黎明村:→金家嘴→杜家井→(外贸→新集→)前锋村→(钱老湾→)高潮村→向家尾村→黎明村。八吉府大抵是指杜家井到高潮村、向家尾村一带。月起属武汉市建设乡。建设乡先后隶属武汉市挹江区、第八区、青山区、洪山区;一度改制为公社。民国时期的八吉乡,至迟在清朝同治时期就已有八吉府这一地名,因为那时的《江夏县志》(疆土卷)就已有如下记载:"八吉府内设关隘、设堡"。八吉府按长江流向,又分为上八吉、中八吉和下八吉。今人一般称前锋村为中八吉。但当地和外地早年钱氏宗谱(如关山、咸宁)都称该地为八吉堡。查《现代汉语词典》,作为地名的"堡"字应念作"补"。从堡(音补)到府,应为群体口语之历史音变。再则,八吉府所指范围,东西长充其量不超过10公里。查元明清各朝,旧地名"府"的辖区,通常比省小,比县大,如开封府、济南府;没有八吉府这么小的府。所以在本文中,八吉府就是明清时期的"八吉堡"。另外,"堡"字结尾的地名,历史上通常有军事含义,是指堡垒、关隘、要塞一类地方。经水路由下上溯长江,八吉堡恰恰是进入武汉的咽喉地带,其军事战略地位不言而喻。

  八吉府钱氏概况八吉府几乎三面临江。长江八吉府段,民国前本无江堤,河道流向呈自然状态,流到哪里哪里就是河道。资料记载,1920年当地人修过土堤。1923年省署官方曾兴修该段江堤(武惠堤),但次年即溃。此后,江堤时修时溃,八吉府一带是百年来历次水灾(1924年、1931年、1935年、1946年、1954年)的重灾区。民国时当地有过钱氏祠堂,离现今江堤不远,位于钱老湾和魏家湾之间,不幸被洪水冲毁后一直未能重修。钱氏祠堂遗址现为一小型矿沙处理厂。八吉府有三个自然村带有钱字:钱家湾、钱老湾、钱道士湾。除这三处以外,还有多个村湾也有众多钱姓人口居住,如:赵家湾、染房湾、牌楼湾、魏家湾、崇阳树、池子河村、张家子湾等。当地多位钱姓人士估计,八吉府现有钱姓人口总数约为六百。八吉府钱氏历来有人口外迁,零星迁出不计其数,甚至有迁到台湾的。比较重要的一例迁出在清末民初;那时有一支钱姓人口从八吉府钱道士湾迁出,起初住在武昌沙湖与长江之间的老庵,民国时移居更靠近长江的月亮湾柳村,在徐家棚附近。这支钱姓人口约为一百。
 
 八吉府钱氏的宗谱八吉府钱氏有过祠堂,也有宗谱,但现能找到的仅是唯一一套残破状态的宗谱。经过多次寻访,2007年8月和10月,笔者两次得见宗谱。宗谱放在一个普通黑塑料袋里,把塑料袋打开,里面是一堆残破发黄的纸片。拿出全部纸片摊开,发现曾遭水泡鼠咬,纸片单薄、大小不等、边缘不齐;木刻印刷,繁体线装,大部分已脱离装订,凌乱无序、页码不辨,不堪卒读,看不出是否完整。这袋宗谱的目前保管人是八吉府钱治忠先生,88岁。笔者两次前往看谱,尤其是第二次,把全部纸片逐页看了。两次看谱的时长累计不少于5小时。两次各拍摄了10张照片,主要拍摄的是可能有宏观价值的残破宗谱纸片,共计20张照片。每张照片显示宗谱一两张无序纸片,共计30余张纸片。经对照片逐一研读,未见续修署名;续修年代为"乙未年",即清末的1895年。今后若无新的发现,那么,这套宗谱已有一百多年没有续修,所以研读起来十分吃力。

八吉府钱氏的早期世系:悉心研读残破状态的八吉府钱氏宗谱,试图找出当地钱氏的源头,比较重要的文字片断有:"一世祖吴越武肃王讳镠字具美在任四十七年寿八十一"。"十一世祖翰林院除授江西转运使讳佃字仲耕寿七十一"。如前所述,钱佃后裔八吉府钱氏的始迁祖钱小一是均祖(钱均)之子。"均祖"二字应为后世修谱所用尊称。

迁徙年代与路线    钱氏始迁祖钱小一到达武汉八吉府的年代应为明朝初年,迄今六百余年。从吴越临安钱氏到武汉八吉府钱氏,历代先祖居住迁徙路线图为:浙江临安(唐末)-杭州(五代)-开封、南阳(北宋)-商丘、扬州、镇江、福建(靖康之难)-台州临海(南宋)-江西湖口(南宋)-湖北江夏县八吉府(明初)。

 


分享按钮>>湖南沅陵北溶永顺常德钱氏世系
>>中南地区吴越钱氏主要支派